执著于水浒传的豪情和红楼梦的柔情,以及共同的悲情

夹包馍

  豫东乡间最重丧葬,一个人死了,亲人要祭奠很多很多次。
  出殡得祭奠,头七得祭奠,五七(去世以后第三十五天)再祭奠一回,百天(去世以后第一百天)还要祭奠,此后周年忌日要祭奠,过三年(三周年忌)要祭奠,过十年(十周年忌)仍然要祭奠。还有每年的除夕、清明和十月初一,也要各祭一回。
  祭奠的场面有大有小。头七、百天、周年、除夕是小祭,只需要死者家人上坟哭几声;五七、三年、十年、清明和十月初一是大祭,亲戚必须到场,上坟,摆供,作揖,叩头,烧纸,哭。哭完了,回主人家聚餐,把一部分供品吃掉。
  供品分很多种,有一种必不可少,那就是馍馍。
  祭祀用的馍馍比较大,四两一个,祭祀完毕,不能吃,得让亲戚带走。
  带走之前,主人还得把这些馍馍挨个掰开,夹一片切得很薄的熟肉,我们那儿管这种馍馍叫作“夹包馍”。
  据说吃了夹包馍,老人会变健康,小孩会变聪明。
  三里不同俗,十里改规矩。如果您去陕西,就只能吃肉夹馍,而吃不到夹包馍了。
  陕西人祭奠,当然也要摆供品,供品里自然也少不了馍,亲戚走的时候,主人一样要把馍馍掰开让亲戚带回家,但是并不夹肉。
  既然不夹肉,干嘛还要把馍馍掰开呢?
  因为这是礼节。馍馍不掰开,属于供品,供品归死者享用;掰开以后,它才是食品,才能让活人吃,而且吃了还能带来好运气。
  写到这儿,我想起南宋人洪迈讲的一个故事。
  说是在北宋末年,中原闹瘟疫,很多人染上重病,什么药都用了,一点儿效果都没有。
  后来大家派代表去河北请一位道士禳解(向神祈求解除灾祸),道士“取供饼,裂其半”,交给代表说:“持此与食,自能起矣。”
  代表回去吩咐大家照办,瘟疫还真就没有了。
  宋朝管馍馍叫“蒸饼”(又叫炊饼),管祭祀用的馍馍叫“供饼”,取供饼裂其半,意思就是把祭祀用的馍馍掰成两半,吃了这种馍馍。就能祛除瘟疫了。
  为什么能祛除?大概是因为祭祀的时候,这些馍馍已经沾上了祖宗和神灵的福气吧。

评论 ( 1 )
热度 ( 15 )

© 大观园后门通梁山 | Powered by LOFTER